图为山南市税务干部在风力发电机组现场了解企业关于税收方面的相关情况。记者 丹增平措 摄
图为山南市税务干部深入企业厂房,围绕高原养殖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开展调研。记者 丹增平措 摄
一直以来,税惠“春风”吹拂着广袤的雅砻大地,税惠“甘霖”润泽着藏源大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bwin官网税费服务的“阳光”悉心呵护着百姓的“菜篮子”,为高原生活添彩,为民生幸福助力。
当雅拉香布雪山的积雪化作溪流,春风的手指轻轻抚过雅鲁藏布江畔的青稞田时,古老的雅砻大地在犁铧破土的声响中苏醒。
如今,牛耕人犁已成为过去,农牧民驾驶着现代化机械驰骋沃野,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随着青稞种植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糌粑加工、青稞酒酿造渐成规模,乃东区哈鲁岗雪穗星水磨糌粑加工专业合作社、措美县增嘎黑青稞综合加工合作社等一批合作社应运而生。
山南市税务部门深入了解经营主体发展现状,线下通过走访形式开展税费优惠政策宣讲解读,线上开展纳税人分类分级培训,辅导纳税人缴费人办理税费业务,并建立起重点主体志愿服务直联机制,把为民服务阵地搬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将税惠政策化作农业“有机肥”,滋养青稞田里长出产业“致富果”。
西藏山南隆子聂达青稞销售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黑青稞、白青稞种植及糌粑加工的企业,该企业负责人扎西巴珠说道:“我们老百姓种黑青稞种出了‘致富路’,税务局送上‘税惠礼包’,国家减免了相应的税收,这黑青稞还真成了致富的‘宝’。”
在琼结县强吉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吉青稞酒酿造技艺传承至今。青稞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嘎多表示,青稞酒酿造的文化源自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兼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从2017年成立青稞酒酿制专业合作社,到2019年注册西藏琼结强钦青稞酒有限公司,再到青稞酒厂建成运营,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税务部门提供的优质服务,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强大力量。
如今,公司通过改革创新引进现代化生产线,并在税务部门的精心帮扶下,预计年营业额达到400余万元。
从前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天上少飞鸟,黄沙四季扰”的戈壁荒滩。
如今,政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昔日的戈壁荒滩成了蔬果长势喜人、充满现代科技气息的生机绿地。
山南市税务部门立足服务优势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围绕绿色食品产业链,为企业量身定制税费优惠政策套餐,全力提升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的精度、准度和速度。同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税费服务,用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和税费服务的“呵护滋养”守护百姓餐桌。
2019年,在湖南省工作队及多方力量的帮助支持下,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扎囊县阿扎乡雅江河谷建立起当地第一座现代化的玻璃温室,开始上演高原荒漠上的绿色奇迹。
该公司通过各种技术改良沙荒地,走出了一条节地、节水、高效循环的戈壁生态农业发展路子,成为西藏第一家有机蔬果企业。目前,基地改良沙荒地1300余亩,建成了核心区高标准玻璃温室1座、联栋薄膜大棚16座、有机蔬果产业园冷库1座,累计带动用工3.5万人次,为当地累计增收3000余万元。
“从项目开建到实际运营,每一步都离不开税务部门的精准帮扶,让我们有资金、有精力、有底气投入生产搞发展。公司有更多资金投入升级设备、改良种植技术,带动农户增收的动力更足了。”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蔬菜瓜果,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东平满心喜悦地表示。
60年来,高原的养殖业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个体分散养殖,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养殖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牧民抱团发展,共享资源和技术,开拓“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除了传统的肉、奶、毛等初级产品,深加工的肉制品、奶制品、毛纺织品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也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在隆子县聂雄乳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头头黑白花奶牛整整齐齐地站在挤奶台上,工人操作机械化挤奶机器,新鲜的牛奶通过机器输送到下一环节。养殖基地副厂长边巴次仁介绍,公司通过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生产有机肥及人工种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在乃东区,山南市雅砻惠民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本地鲜奶资源丰富的优势,承袭前身雅拉香布酸奶厂与乃东区结莎利群农畜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的藏式传统酸奶加工工艺,融合现代加工技术,生产并销售鲜牛奶、酸奶、酥油、奶渣等各类乳制品,其明星产品雅拉香布酸奶深受当地消费者青睐。
山南市税务部门紧盯农牧区涉税(费)服务需求,组建纳税服务团队,编制涉农税费优惠政策指南,推行“一产业一清单、一企业一管家”服务模式,精准实施“政策找人”“政策送上门”等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
“下一步,山南税务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让税惠政策如春风化雨、让税费服务如春雨润苗、让税务人的坚守如雪山磐石,做民生福祉的守护者。持续滋润民族团结的土壤,精准浇灌农牧企业,筑牢雪域发展的根基。”山南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